大华公路,北起108国道大荔县城,向南到华阴市罗敷镇,联接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,沿途经石槽、官池两乡镇。
3月1日下午,天气有点阴,因为离城不太远,便骑上同事的自行车,沿着大华路直向南去,目的地官池邮政支局,顺路过石槽邮政所,目的当然是盖戳了。
今年是一个典型的暖冬,路边的柳树已经发出了新芽了,过洛河桥,看到洛河水和黄河一样,由于水土流失,河水也是泥水,犹如一条黄丝带蜿蜒向东流去。洛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,在赵渡乡和韦林镇交界处注入渭河。
过了桥就进了石槽乡,这石槽地名相传是隋朝末年,秦王李世民曾在此屯兵养马(那时马槽为石制的),故名石槽。
到了石槽街上,无论如何也没有找到石槽邮政所,向别人打听,竟也没有打听到,这奇怪了。看时间,快4点半了,邮局一般是下午5点下班,不敢耽搁,立刻直奔官池。
官池镇位于大荔县城正南10.5公里处,东临西寨乡,西连八鱼乡,南界渭河与华阴市相望,北接石槽乡,居沙苑腹地,东西长11公里,南北宽7公里,总面积77平方公里。是大荔县对外交流的“南大门”。官池一名,始于唐代,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,唐曾在北设沙苑监,筑沙苑城,豢养军马,筑舍建村,故名“官池”。
官池因为处在陕西最大的沙区——沙苑,公路两边随处都可以看到沙地,难怪连这一带的一些地名都带有“沙”字,比如沙里村、沙苑遗址、沙底乡等,而这沙又不同于河沙,细如粉、黄如金。沙地里种的枣树这时还都光秃秃的,而这冬枣便是大荔三宝“108”之一(黄花菜、枣、花生,其实还有著名的同州大西瓜,故近年来108成了1008了)。
看到路边的界碑,就知道进了官池境内,在向前就到了官池街道了,老远就看到了“中国邮政”的绿色标志,还好,没下班(16:47),停下车子进了支局营业厅,柜面里一位营业员很热情的问我需要办什么业务,我拿出两枚明信片,告诉她我是集邮的,专门收集邮戳,请她帮我盖个邮戳。姑娘很痛快的接过明信片让另一位营业员盖我盖了“陕西大荔 官池”日戳。邮戳盖得不是很好,但还算过得去,比在朝邑盖的强多了。顺便打听了一下石槽有无邮政所,营业员告诉我有,在石槽街十字西边,只办信件收寄业务,没有邮政储蓄。奇怪了,我在石槽街道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。
谢了工作人员打道回府,走到石槽再一次寻找邮政所未果,只好抱憾离去。
下星期二工作一交接,就要告别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大荔回西安了,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在大荔盖戳了,遗憾的是,因为工作太忙了,跑完大荔所有的邮局的计划没有实现了,可能以后也没有希望实现了…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