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钟楼,位于西安市中心,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处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,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。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(1384)。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,明万历十年(1582)重修,迁建于现址。钟楼上悬挂铜钟,用以报时,故名钟楼。钟楼基座为正方形,高8.5米,宽35.5米,用青砖砌成。四面正中各有高、宽6米的券形门洞,由地坪至楼顶高36米。
钟楼的整体为木质结构,上用深绿色琉璃瓦覆盖,三重檐,四角攒顶,各层装饰斗拱。楼深广各5间,四周有回廊,共7间,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。楼内贴金彩绘,画栋雕梁,显得金碧辉煌。楼上的大圆金顶,高5米,外贴黄金箔,在阳光照耀下,金光灿烂。解放后,西安市人民政府对钟楼进行重修,换配材料,重新彩绘,使这座具有民族形式的古代建筑显得庄严、瑰丽。
钟楼邮政大楼座落于钟楼东北,是五十年代西安十大建筑之一,西安市邮政局机关曾在此办公,后搬迁至高新区。现为钟楼邮政分局所在,是目前西安最大的、也是经办邮政业务最全的邮政营业局。
评论